close

 

<BEVERLY_Belvedere_1000 PCS_產地:日本>

我的第一幅黑白拼圖就獻給艾雪了(灑花)

雖然以前就知道艾雪這個畫家,但其實沒有很仔細的欣賞過他的畫作,所以也沒有收藏他的拼圖。今年看完展之後就深深愛上他的作品了(羞),展場賣的拼圖太貴了買不下手,所以去了彰化的小乖乖,看看還剩哪些艾雪拼可以買。我是6/21去的,結果已所剩不多了(大概5盒),老闆娘說因為展覽的關係,之前有人從台北開車下去彰化,買走了很多。這天我買了兩幅艾雪,也挑了其它三幅拼圖(樂)。

就算是年代久遠的拼圖,真不愧是日拼,拼起來的手感還是很好。

盒子照片拍起來大失敗啊哈哈哈~拍照的時候太陽太大了,盒子明明就是白色的被我拍成這什麼鬼顏色!拼圖的部分我重拍了,但是盒子忘記重拍了...盒子請大家加減看看就好。1988年BEVERLY出的。

 

這個我就有辦法分類了(因為只有黑色和白色),先把白色邊框挑出來拼好之後,剩下的我分成「黑色面積較大的」和「白色面積較大的」。

 

然後裡面的部分就是以先拼白色為主,最後再填補黑色囉。

   

細部圖

 

由內到外的梯子

 

內克方塊-不可能的立方體

 

錯視-柱子的連接點

以下私心的以大篇幅用該展覽的分類方式來介紹畫家,每一個展區的代表畫作是挑我自己喜歡的畫,各展區介紹的資料來源大多是來自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官方網站

 

M. C. Escher(1898-1972)為知名的荷蘭版畫藝術家。他活躍於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與荷蘭地區的60年間,也正好是歐洲歷史上充滿混亂與革命的時代。所以作品反映出幽微的內心世界,是他對於當時歷史事件的反思,也反應了他探求宇宙秩序奧秘的渴望。他以藝術創作呈現出一個獨特、充滿美感,並井然有序的美麗世界。

作品特色:(1)精湛的版畫技巧:以明顯的黑、白色對比與精準的線條刻劃,樹立了與眾不同的版畫風格(2)經常以重複排列的圖形填充畫面空間,甚至將平面的畫面轉變為凹或凸的球面,讓圖形排列的透視效果更顯著。(3)嘗試讓圖案與背景間的界限趨於模糊,以創造出彷彿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

展覽共有六個展區:自然與科學探索、人物描繪、精湛的版畫技法、傳說與宗教-聖經故事、旅行南歐的風景畫和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

1.自然與科學探索

艾雪生長在科學新知「爆炸」的時代,各領域均有嶄新的發現,而他透過畫作,探索人類如何觀察自然、理解自然,甚至預測自然的運行法則,且不斷挑戰平面與立體之間的界限,並將「反射」的原理運用在創作中。代表畫作:《三個世界》(Three Worlds, 1955)。畫作中可見天空的倒影、水面的落葉與水底中的魚,即是艾雪巧妙將自然融合形成的一幅有著濃濃秋意的畫作。他利用水做為反射鏡面,架構出三個不同的世界,漂浮的樹葉點綴著水面的景色,交織的樹幹顯現出陸地的存在。

 

2.人物描繪

二次大戰後,艾雪對於人類社會的看法更趨灰暗,筆下的人物形象開始明顯改變。早期作品描繪之清晰可辨的真實人物,被缺乏臉部特徵、長相古怪的無名人物所取代,且週而復始執行著相同的動作,又彼此互相隔離於分開的世界中。代表畫作:《遭遇》(Encounter, 1944)。此幅作品畫面構成自上方的牆面開始,由象徵悲觀的黑色人物與代表樂觀的白色人物所組成,兩種人物的鑲嵌為規則性的圖形分割,牆面中的人物漸漸地沿著中央的圓弧行走,最後於畫面正前方相遇。象徵對社會的無奈,樂觀與悲觀共存。

 

 3.精湛的版畫技法

從事版畫創作需兼顧科學知識與技術、藝術技巧與視野,而艾雪精通以上各個面向,無論是畫作內容或技術層面,經常讓賞畫者為之驚豔。代表畫作:《手上的反射球體》(Hand with Reflecting Sphere, 1935)。艾雪親手拿著金屬鏡面的球體,藉由鏡面反射,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他所處的環境。由於球體為圓形,就算任意轉動,都不影響房間的反射畫面,表達艾雪認為世人可藉由觀看反射的世界來自我檢視的概念。艾雪透過精湛的版畫技法,刻劃出此作品,並拓印於金色的紙上,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繪畫還是版畫。

 

4.傳說與宗教-聖經故事

艾雪年輕時以寓意的方式描繪這個世界,同時也表達出他對宗教題材的喜愛。他的《創世紀》系列作品以盤旋於大地上的虛構鳥類形象,描述聖靈在六天內創造世界的過程。代表畫作:《創世紀第二天》(The Second Day of the Crea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Waters), 1925)。創世紀中,第二天是地球上空氣與海洋的形成,艾雪僅僅用線條就表現出海浪的張力,因此深受觀眾喜愛,也是此系列中賣出最多刷的作品。

 

5.旅行南歐的風景畫

艾雪曾為找尋創作靈感而多次遊歷各地或於海上航行。1920年代旅遊義大利時,速寫該地的山景與古城為視覺的日誌紀錄。雖然在離開義大利之後,艾雪對描繪自然主義題材的興趣也漸漸消退了,但此時期風景畫卻成為他日後創作中棋盤式構圖與錯視藝術風格的基礎。代表畫作:《戈里亞諾西科利,阿布魯佐》(Goriano Sicoli, Abruzzi, 1929)。

 

6.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一)-變形

在不斷改變與創新的思潮中,艾雪開拓出全新進化版的「變形排列」。取代傳統規律的幾何平面圖形排列,他嘗試以一種變形後的固定形狀,透過多角度轉換的鋪地磚方式,拼接成完整的畫面。當同一個畫面中有兩組圖案以互補的形式交錯呈現時,觀者往往無法同時辨識兩種圖案。代表畫作:《天與水》(Sky and Water, 1938) ,無論天空或水底,白色的部分都是描繪魚,黑色的部分都是描繪鳥,但乍看之下,觀者卻不容易同時看見魚和鳥的形體。

  

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二)-錯視

代表畫作:即是此幅拼圖《瞭望台》(Belvedere, 1958)。當觀者細看觀景台樓梯前的柱子後,就會發現原本在觀景台前方的柱子連接點居然在後方,而後方柱子的連接點卻在前方,在現實生活中這個不可能存在的建築,透過錯視效果讓觀眾信以為真,艾雪利用這幅作品與觀眾玩「錯視」遊戲。

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三)-延伸視覺效果

代表畫作:《蜥蜴》(Reptiles, 1943)。在此幅畫作中,艾雪混淆了平面與立體的界線,並在紙張上呈現平面轉化成立體的效果。作品中可看到平面規則分割,紙張上的蜥蜴由六角形演變,蜥蜴有三組對稱軸:三頭相會、三足相遇、三膝相碰,每個圖案旋轉120度後就可進行複製。平面蜥蜴由紙張中慢慢爬出轉為立體,最後又再爬回紙張,成為一個循環。

 

繼慕夏之後又一個因為看了展而愛上的畫家啊,導致該買的拼圖愈來愈多(?),展還是別亂看好了(誤)。

下一幅暫時還不想再開拼艾雪,要挑色彩繽紛的來拼~

arrow
arrow

    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